五帝
![五帝](/d/file/titlepic/cidian101089.png)
詞語解釋
五帝[ wǔ dì ]
⒈ ?傳說中的五個古代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Dìkù)、唐堯、虞舜。
英the Five Emperors;
引證解釋
⒈ ?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帝王,說法不一。(1) 黃帝 ( 軒轅 )、 顓頊 ( 高陽 )、 帝嚳 ( 高辛 )、 唐堯、虞舜。(4) 伏羲、神農(nóng)、黃帝、唐堯、虞舜。見《易·繫辭下》、 宋 胡宏 《皇王大紀(jì)》。
引《大戴禮記·五帝德》:“孔子 曰:‘五帝用記,三王用度。’”
《史記·五帝本紀(jì)》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太史公 依《世本》、《大戴禮》,以 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為五帝。 譙周、應(yīng)劭、宋均 皆同。”
漢 班固 《白虎通·號》:“五帝者,何謂也?《禮》曰:‘ 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也。’”
(2) 太昊 ( 伏羲 )、 炎帝 ( 神農(nóng) )、 黃帝、少昊 ( 摯 )、顓頊。見《禮記·月令》。(3) 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書〉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 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孔穎達(dá) 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jì)》:“伏羲、神農(nóng)、黃帝 為三皇, 少昊、高陽、高辛、唐、虞 為五帝。”
⒉ ?古代所謂五方天帝。
引《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鄭玄 注:“五帝,蒼曰 靈威仰,太昊 食焉;赤曰 赤熛怒,炎帝 食焉;黃曰 含樞紐,黃帝 食焉;白曰 白招拒,少昊 食焉;黑曰 汁光紀(jì),顓頊 食焉。”
按 汁光紀(jì) 亦作 葉光紀(jì)。《后漢書·顯宗孝明帝紀(jì)》:“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國語辭典
五帝[ wǔ dì ]
⒈ ?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⒉ ?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
引《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
漢·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jì),顓頊?zhǔn)逞伞!?br />《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漢·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
英語Five Emperors from legendary times, possibly tribal leaders before the historiographers got working on them, usually taken to be Yellow Emperor 黃帝|黃帝[Huang2 di4] and four of his sons Zhuan Xu 顓頊|顓頊[Zhuan1 Xu1], Di Ku 帝嚳|帝嚳[Di4 Ku4], Tang Yao 唐堯|唐堯[Tang2 Yao2], Yu Shun 虞舜[Yu2 Shun4]
法語Les trois Augustes et les cinq Empereurs
分字解釋
※ "五帝"的意思解釋、五帝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這是自三皇治世,五帝為君以來對那些貞夫烈婦最高的表彰,這是我朝對前宋朱子大儒最好的傳承,是我朝驅(qū)逐前元韃子之后,恢復(fù)漢家衣冠制度最好的一個象征。
2.泱泱華夏,遠(yuǎn)古之三皇五帝,智禮仁信勇皆為極致,周之禮樂,承三皇之風(fēng),立萬世之表,先秦百家爭鳴,思想學(xué)術(shù)登峰造極,后世研習(xí),概莫能外,既無出者,也無承襲發(fā)揚(yáng)。
3.其中,又?jǐn)?shù)東勝神州人口最為稠密,大小國家林立,最強(qiáng)大的要數(shù)那華夏古國,三皇五帝皆誕生于此,是以,萬國來朝,四海皆服。
4.上古世紀(jì),感盤古開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大千世界時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州,曰西牛賀州,曰南部瞻洲,曰北俱蘆洲。
5.天地之初,混沌如雞子,陰陽不分,清濁相雜,有巨神盤古生于其中,開天辟地,乃有這浩瀚天地,蕓蕓眾生,歷經(jīng)三皇,橫亙五帝,更有眾王紛爭,烽火四起,爭奪問鼎。
相關(guān)詞語
- wǔ bǎi五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wǔ sè guā五色瓜
- wǔ sè shū五色書
- wǔ jīn五金
- wǔ sè cháng五色腸
- wǔ sè yǔ五色羽
- wǔ sè bǐ五色筆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wǔ sè五色
- wǔ dùn五盾
- èr wǔ二五
- wǔ sè zhào五色詔
- xiān dì yí zhào先帝遺詔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sè yún五色云
- wǔ sè yú五色魚
- wǔ sè bàng五色棒
- dì jì帝紀(jì)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ǔ yì五義
- jiǎ wǔ bǎi假五百
- yōng zhèng dì雍正帝
- wǔ lǐ wù五里霧
- wǔ bǎi tān五百灘
- wǔ sè ní五色泥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sè tǔ五色土
- wǔ fāng sè五方色
- dì dū帝都
- wǔ fāng qí五方旗
- wǔ liù liù qī五六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