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 chì
注音ㄅㄚˋ ㄔˋ
繁體罷斥
⒈ ?罷免斥退。
⒉ ?廢除;排斥。
⒈ ?罷免斥退。
引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公嘗疾士大夫交通權近,至是,亦有偽作公乞罷斥宦官章傳播者。”
《明史·王瑞傳》:“伏覩 英廟 復辟, 景泰 倖用者卒皆罷斥。”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督撫不稱其職,朝廷立予罷斥。”
⒉ ?廢除;排斥。
引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非儒學的諸子百家一概被罷斥,儒家從此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⒈ ?免職、免除。也作「罷退@@@罷黜」。
例如:「這次貪污案有不少官員牽涉其中,紛紛遭受罷斥或牢獄之災。」
1.據史載,罷斥奕勖內閣之前,載澤將為第二任*理大臣的呼聲非常高,但是,奕勖卻以“甘讓權利于私友,決不任孺子得志”為宗旨,加以阻撓。
2.自桓靈二帝以來,朝廷閹宦當道,罷斥忠貞,甚至公然買官鬻爵,朝局日漸敗壞,以至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