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ú gōu
注音ㄨˊ ㄍㄡ
繁體吳鉤
⒈ ?亦作“吳鉤”。
⒉ ?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
⒈ ?亦作“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 春秋 吳 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參見(jiàn)“吳鴻”。
引晉 左思 《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chǔ); 吳 鉤 越 棘,純鈞湛盧。”
唐 盧殷 《長(zhǎng)安親故》詩(shī):“楚 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游。”
葉劍英 《重讀<論持久戰(zhàn)>》詩(shī):“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
⒈ ?武器名。一種彎形的刀,相傳為吳王闔閭所做。后泛指鋒利的寶刀。
引《樂(lè)府詩(shī)集·卷六六·雜曲歌辭六·南朝宋·鮑照·結(jié)客少年場(chǎng)行九首之一》:「驄馬金絡(luò)頭,錦帶佩吳鉤。」
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wú)人會(huì)、登臨意。」
1.魏武英邁,也對(duì)明月傷懷,人們自可吟哦傷感悲愁之情,雕琢狹小斂約之景,但那暮沙裹草、縱馬持吳鉤以長(zhǎng)嘯的尚武之氣,更是尤為瑰麗,尤為血性,尤為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