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ǎn fèn
注音ㄍㄢˇ ㄈㄣˋ
繁體感憤
⒈ ?感到憤慨。
例令人感憤痛切。
英be moved and indignant;
⒈ ?亦作“感忿”。憤慨。
引《戰國策·韓策二》:“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窮僻之人,而 政 獨安可嘿然而止乎!”
《后漢書·臧洪傳論》:“雍丘 之圍, 臧洪 之感憤壯矣!”
宋 曾鞏 《上歐蔡書》:“公然欺誣,駭天下之耳目,令人感憤痛切?!?br />《紅樓夢》第二二回:“黛玉 看了,知是 寳玉 一時感忿而作,不覺又可笑又可嘆。”
鄒魯 《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我又親自去看,見身首異處,碧血晶瑩,同時圍觀的人很多,我大為感憤?!?/span>
⒈ ?內心有所感觸而憤慨。
例如:「報上常有老人被子女遺棄的消息,他看了總是感憤不已?!?/span>
1.彼等蕩兒實似狂妄自大之頑童,喜議論喧囂,用語費解,且口出不遜。每聞其暴躁與寡廉鮮恥之話語187,頓感憤慨。雖能以血氣方剛勉強為之開脫,但如此無禮實難以忍受。
2.彼等蕩兒實似狂妄自大之頑童,喜議論喧囂,用語費解,且口出不遜。每聞其暴躁與寡廉鮮恥之話語187,頓感憤慨。雖能以血氣方剛勉強為之開脫,但如此無禮實難以忍受。
3.彼等蕩兒實似狂妄自大之頑童,喜議論喧囂,用語費解,且口出不遜。每聞其暴躁與寡廉鮮恥之話語187,頓感憤慨。雖能以血氣方剛勉強為之開脫,但如此無禮實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