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宄
![奸宄](/d/file/titlepic/cidian120161.png)
詞語解釋
奸宄[ jiān guǐ ]
⒈ ?犯法作亂的壞人。
例寇賊奸宄。——《書·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并至。——《左傳·成公十七年》
英evildoer; malefactor;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姦軌”。亦作“奸宄”。
⒉ ?違法作亂的事情。
引《書·舜典》:“蠻夷猾 夏,寇賊姦宄。”
孔 傳:“在外曰姦,在內(nèi)曰宄。”
孔穎達 疏:“又有強寇刼賊外姦內(nèi)宄者為害甚大。”
周秉鈞 易解:“此言中國受蠻夷之影響而發(fā)生強取財物、 害人民、為亂于內(nèi)外之事。”
《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姦,在內(nèi)為軌。御姦以德,御軌以刑……德刑不立,姦軌并至。”
陸德明 釋文:“軌,本又作宄。”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遂令綱紀日廢,奸宄滋多。”
毛澤東 《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凡未經(jīng)本府或本處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處的證明文件,而從外面進入邊區(qū)境內(nèi)停留活動之人,不論其活動的事務(wù)屬于何項,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⒊ ?指違法作亂的人。
引《史記·吳王濞列傳》:“絶先帝功臣,進任姦宄,詿亂天下,欲危社稷。”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明史·花茂傳》:“廣東 南邊大海,姦宄出沒。”
⒋ ?指劫奪。
引《書·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穎達 疏:“姦宄,謂劫奪。”
《新唐書·劉晏傳》:“東垣、厎柱,澠池、北河 之間六百里,戍邏久絶,奪攘姦宄,夾 河 為藪。”
⒌ ?奸詐不法。
引《后漢書·蔡邕傳》:“而羣聚山陵,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無所依,至有姦軌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氣序溫暑,風(fēng)俗姦宄。”
《明史·高弘圖傳》:“請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脫罪僥倖。”
劉師培 《論中國古代財政國有之弊》:“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產(chǎn)為官田。”
國語辭典
奸宄[ jiān guǐ ]
⒈ ?犯法作亂。也作「奸宄」。
引《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圖傳》:「請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脫罪僥幸。」
⒉ ?犯法作亂的人。也作「奸宄」。
引《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盤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義務(wù)。」
英語evildoer, malefactor
分字解釋
※ "奸宄"的意思解釋、奸宄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jiān tú奸徒
- qiáng jiān強奸
- jiǎn jiān檢奸
- bāo cáng jiān xīn包藏奸心
- zhuō jiān捉奸
- jiān mín奸民
- bā jiān八奸
- zhāo jiān昭奸
- hàn jiān漢奸
- jiān jiàn奸漸
- jiān wéi奸為
- huì jiān dǎo yín誨奸導(dǎo)淫
- jīn jiān禁奸
- jiān è奸惡
- jiān rén奸人
- jiān shì奸事
- jiān dǎng奸黨
- jiān dào奸盜
- jiān yán奸鹽
- jiān xiāng奸相
- jiān xiǎn奸險
- lí jiān厘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狼狽為奸
- róng jiān容奸
- jiān shù奸數(shù)
- qǐ jiān起奸
- chú jiān鋤奸
- jiān jì奸計
- tōu jiān qǔ qiǎo偷奸取巧
- jiān yín奸淫
- jiān mèi奸媚
- tōng jiān通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