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
詞語解釋
諸子[ zhū zǐ ]
⒈ ?先秦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例諸子及經史。——明·顧炎武《復庵記》
英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 or their works;
引證解釋
⒈ ?周 官名。
引《周禮·夏官·諸子》:“諸子,掌國子之倅,掌其戒令與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⒉ ?古代天子、諸侯姬妾之官職名稱。參見“內官”。
引《左傳·襄公十九年》:“諸子 仲子、戎子,戎子 嬖。”
楊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婦諸子’, 房玄齡 注云:‘中婦諸子,內官之號。’所謂內官者,亦諸侯、天子姬妾之別名,因居宮內,必有官階,故云內官。”
⒊ ?指 先秦 至 漢 初的各派學者或其著作。
引《漢書·藝文志》:“戰國 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雜於諸子中,從未有獨尊之者。”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總於諸子。諸子者,史之別派(記載古事佚聞,時書評論),集之先河(文筆并録)也。”
⒋ ?眾兒。
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諸子中 勝 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宋史·吳奎傳》:“沒之日,家無餘資,諸子至無屋以居,當時稱之。”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⒌ ?猶諸君。
引三國 蜀 諸葛亮 《答李嚴書》:“若滅 魏 叡,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梁啟超 《東籍月旦·敘論》:“同學諸子,慫恿草一書以餉來者。”
⒍ ?眾女子。
引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門外別, 十八姨 南去,諸子西入苑中而別。”
國語辭典
諸子[ zhū zǐ ]
⒈ ?泛稱古代的學術思想家。
引《漢書·卷三〇·藝文志》:「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
⒉ ?總稱古代學術家所著的書籍。《漢書》藝文志載有一百八十九家,今通稱諸子百家者,舉其成數而言。
⒊ ?職官名。周置,掌公卿大夫世子業務。見《周禮·夏官·諸子》。
⒋ ?眾兒。
引《宋史·卷三一六·吳奎傳》:「沒之日,家無余資,諸子至無屋以居,當時稱之。」
⒌ ?諸君。
引唐·李華〈與外孫崔氏二孩書〉:「今者諸子日出高眠,爭覽盤器。」
分字解釋
※ "諸子"的意思解釋、諸子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自三皇以降,先秦諸子,漢唐經學,宋明理學,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題最終都在這三字上歸宗。三字一出,洞見全體,既包含了本體又包含了功夫,任憑你考三王、叩天地、質鬼神、俟后圣,無有如此簡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2.雜家之所以稱為雜家,就是因為它內容綜合諸子,兼容并蓄。
3.在諸子百家中,道家對男女之道的研究是最令人看好的,這不是因為道家的學說比其它的學說更有道理,而是道家的男女之道最講實用性,所以也就被社會廣泛的接受。
4.列國諸子倡議不同學說,造就百家爭鳴,承先啟后,開創中華萬世根基。
5.誰也不知道蒼莽大陸存在多少年歷史了,六萬四千八百年前蒼莽大陸人才濟濟,百家諸子爭鳴,諸子時代末期爆發了至人之戰,上至至人下到信徒百姓,甚至引出神人出手。
6.南霸天依仗官府庇護,諸子百家,魚肉鄉里。
7.先秦散文以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的龐大氣勢和精妙筆法立于中國散文的源頭,該文著重對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的高超寫作藝術加以描述。
8., 老子任周室守藏史的經歷使得他得以全面了解遠古時代的歷史和古人的思想精華,也使他能夠接觸和吸收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積累了知識,錘煉了思想。
9.在中國先秦社會的諸子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思想爭鋒交錯,三教九流隨著群雄神州逐鹿起伏跌宕,我心向往之!怎奈西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0.企業管理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劇烈變動,政治上的動蕩紛爭進而導致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代表不同利益階層的諸子百家蜂起立說,形成中國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文化景觀。
相關詞語
- yā zǐ鴨子
- xiǎo huì zǐ小會子
- xiē zǐ些子
- zǐ mù子目
- zhǒng zi種子
- tù zǐ兔子
-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
-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
- shí zǐ石子
- duì hé zǐ對合子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zǐ yī子衣
- yín huì zǐ銀會子
- mǒu zǐ某子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zhèi xiē zǐ這些子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duì duì zǐ對對子
- rì zǐ日子
- bǎi èr zǐ百二子
- chóng shēn zi重身子
- xué zǐ學子
- zhū duō諸多
- zhuō zǐ桌子
- dú mù zǐ犢木子
- jiào huā zǐ叫化子
- fāng zǐ方子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諸東流
- shī zǐ獅子
- yǐng zǐ影子
- zhēng xiē zǐ爭些子
- mù zǐ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