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詩
![格詩](/d/file/titlepic/cidian132599.png)
詞語解釋
格詩[ gé shī ]
⒈ ?介于今體詩與古體詩之間的一種詩體,或稱半格詩。
⒉ ?在科舉中作為標準規格的詩。
引證解釋
⒈ ?介于今體詩與古體詩之間的一種詩體,或稱半格詩。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建安 無偶句, 西晉 頗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陳 謂之格詩,有排偶而無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
引《長慶集》中尚有半格詩。”
清 汪立銘 《白香山后集格詩注》:“顧格詩之義雖亡考,而見諸公之文章者可證……由是觀之,格者但別於律詩之謂,公前集既分古調樂府、歌行以類各次於諷諭、閒適、感傷之卷,后集不復分類別卷,遂統稱之曰格詩耳。時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詩下復繫歌行雜體字,是以格詩另為古詩之一體矣。”
⒉ ?在科舉中作為標準規格的詩。
引《舊五代史·晉書·李懌傳》:“時常侍 張文寶 知貢舉,中書奏落進士數人,仍請詔翰林學士院作一詩一賦,下禮部,為舉人格樣。學士 竇夢徵、張礪 輩撰格詩格賦各一,送中書,宰相未以為允。”
國語辭典
格詩[ gé shī ]
⒈ ?五、七言古體詩。在白居易的長慶集后集中,特別標舉格詩一目。相對于律詩而言。
⒉ ?在科舉中作為標準規格的詩。
引《舊五代史·卷九二·晉書·李懌傳》:「學士竇夢征、張礪輩撰格詩格賦各一,送中書,宰相未以為允。」
分字解釋
※ "格詩"的意思解釋、格詩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 中世紀抒情牧歌:一種僅以兩個或三個聲部的簡單和聲組成的沒有伴奏的,以嚴格詩律形式譜成的音樂作品,在3世紀末期和4世紀早期在意大利發展起來。
2., 中世紀抒情牧歌一種僅以兩個或三個聲部的簡單和聲組成的沒有伴奏的,以嚴格詩律形式譜成的音樂作品,在13世紀末期和14世紀早期在意大利發展起來。
相關詞語
- fēng gé風格
- yǔ tǐ shī語體詩
- lí hé shī離合詩
- shī yòu詩囿
- rén gé人格
- shī xìng詩興
- gé wù yuàn格物院
- xīn tǐ shī新體詩
- shī kè詩刻
- jìn tǐ shī近體詩
- zhǎn shī展詩
- gé shì格式
- dù shī杜詩
- jīn tǐ shī禁體詩
- shī kè詩課
- gé lǐ lì格里歷
- yě lù shī野路詩
- hé gé合格
- shī wén詩文
- wú shēng shī無聲詩
- chén shī陳詩
- bǎi nián shī百年詩
- gé gé bù rù格格不入
- gé bā gé bā格吧格吧
- tíng nián gé停年格
- zá tǐ shī雜體詩
- shī yóu詩郵
- shī yǒng詩詠
- jīn tǐ shī今體詩
- shī yǒu詩友
- jí gé及格
- gé lè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