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
![孝弟](/d/file/titlepic/cidian133211.png)
詞語解釋
孝弟[ xiào dì ]
⒈ ?弟承兄位為帝者,享祀宗廟時稱“孝弟”。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漢代鄉(xiāng)官名。指孝弟者。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孝悌”。
⒉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引《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朱熹 集注:“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
《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聞禮義行而刑罰中,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
《新唐書·孝友傳贊》:“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陳亮 《祭林圣材文》:“孝悌稱於宗族鄉(xiāng)黨,慈愛隆於父子弟昆。”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漢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潔。孝則忠君,廉則愛民。”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王祿 道:小弟遠游,父母兄長跟前,有失孝悌,專為著幾分微利,以致如此。”
《紅樓夢》第六三回:“禮部見當今隆敦孝弟,不敢自專,具本請旨。”
⒊ ?指孝弟者。
引《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敖耠抻H耕藉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
⒋ ?漢 代鄉(xiāng)官名。
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fā)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 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
《漢書·韓延壽傳》:“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
《后漢書·明帝紀》:“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
李賢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xiāng)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勸導鄉(xiāng)里,助成風化也。”
宋 蘇軾 《策問》之二:“古者有勸農之官、力田之科,與孝弟同。而自 漢 以來,率用戶口登耗、黜陟守宰。”
⒌ ?亦作“孝悌”。弟承兄位為帝者,享祀宗廟時稱“孝弟”。
引《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稱孝弟, 真宗 稱孝子,大行皇帝稱孝孫。”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孝弟》:“古人惟子孫稱孝,《詩》‘綏予孝子’、‘孝孫徂位’,皆廟中之稱,后代以弟承兄,則有稱孝弟者。”
國語辭典
孝弟[ xiào tì ]
⒈ ?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也作「孝悌」。
引《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分字解釋
※ "孝弟"的意思解釋、孝弟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得,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
相關詞語
- xiōng dì兄弟
- xiǎo dì小弟
- xiào yī shang孝衣裳
- dì di弟弟
- xiǎo xiōng dì小兄弟
- zhāng xiào xiáng張孝祥
- guó xiào國孝
- xiào wáng孝王
- tài dì太弟
- lí yuán dì zǐ梨園弟子
- běn dì本弟
- èr shí sì xiào二十四孝
- láng jūn zǐ dì郎君子弟
- tóng xué dì同學弟
- xiào jué孝決
- dá xiào達孝
- tóng chǎn dì同產弟
- xiào xiǎng孝享
- yì xiào義孝
- zōng dì宗弟
- xiào yǎng孝養(yǎng)
- xiào xíng孝行
- yí dì姨弟
- xiào yī孝衣
- kǎi tì豈弟
- jì dì妓弟
- xiào xìng孝性
- xiào sī孝思
- lìng dì令弟
- zhū dì諸弟
- zhì dì治弟
- xiào dé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