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ó shǐ
注音ㄍㄨㄛˊ ㄕˇ
繁體國使
⒈ ?受國家委派、代表國家而出使他國的使者。
⒈ ?受國家委派、代表國家而出使他國的使者。
引《周禮·秋官·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
鄭玄 注:“謂蕃國之臣來覜聘者?!?br />唐 張繼 《送鄒判官往陳留》詩:“國使乘軺去,諸侯擁節迎?!?br />《元史·世祖紀八》:“日本國 國使 杜世忠 等?!?br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西胡 月支國 獻猛獸一頭……那國使抱在手里來獻?!?/span>
⒈ ?奉國命出使外國的官員。
引《元史·卷一一·世祖本紀八》:「日本國 國使杜世忠等,征東元帥忻都、洪茶丘請自率兵往討?!?/span>
1.宣德門前至南薰門長達十里、寬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不僅是帝王鑾駕、鹵簿出入、諸國使者晉見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宋王朝繁華強盛的象征。
2.遵照護國使者的考核結果,現在我正式把昌國國主之位,傳承給新國主宋毅然,希望新國主沿襲紫云大陸的制列,把昌國治理得國富民豐,請新國主承接傳國玉璽以示接納。
3.中國使者從騎著的駱駝背上跳下來,右手高擎節杖,大步走向前來。
4.明天很多加拿大人會在中國使領館前排隊,在吊唁簿上簽字.
5.乾隆繼承了祖父康熙風流瀟灑的基因,曾六下江南,被一位外國使臣戲稱為出入無常的“馬上朝廷”,并留下了數不盡的風流韻事。
6.韓國使團不緊不慢地打點行囊,一番飲食過后,入住了驛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