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券
![鐵券](/d/file/titlepic/cidian140799.png)
詞語(yǔ)解釋
鐵券[ tiě quàn ]
⒈ ?即鐵契。借指擁有鐵券的王侯貴族。
引證解釋
⒈ ?即鐵契。參見“鐵契”。
引《東觀漢記·桓帝紀(jì)》:“﹝ 延熹 ﹞八年,妖賊 蓋登 稱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鐵券十一。后伏誅。”
《舊唐書·良吏傳下·楊元琰》:“及事成,加云麾將軍,封 弘農(nóng)郡公,食實(shí)封五百戶,仍賜鐵券,恕十 。”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錢武肅鐵券》:“吾鄉(xiāng) 錢叔琛 氏 贇,乃 武肅王 之諸孫也……嘗出示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闊二尺許,券詞黃金商嵌。”
清 朱彝尊 《謁劉文成公祠》詩(shī):“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
清 凌揚(yáng)藻 《蠡勺編·鐵券》:“臺(tái)州 民 錢允一,有家藏 吳越王 鏐 唐 賜鐵券。 洪武 初, 太祖 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損益之。其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數(shù)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dāng)?shù),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nèi)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
⒉ ?借指擁有鐵券的王侯貴族。
引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棄糟糠當(dāng)年的鐵券。”
國(guó)語(yǔ)辭典
鐵券[ tiě quàn ]
⒈ ?古代頒賜功臣之物,以鐵制成,形如瓦,為其記功免罪的依據(jù)。
引談?wù)鳌の锊俊よF券:「漢書高祖記丹書鐵契。按:鐵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縚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書鐫免 及俸祿之?dāng)?shù)于面。形如瓦,一藏內(nèi)府,一授本爵。」
分字解釋
※ "鐵券"的意思解釋、鐵券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丹書鐵券,上品鐵器,故老相傳是某個(gè)賢臣告老時(shí)先皇所賜,以表彰他畢生對(duì)帝國(guó)所做出的杰出貢獻(xiàn),讓他返回故土后可以建一處莊園頤養(yǎng)天年。
2.丹書鐵券,上品鐵器,故老相傳是某個(gè)賢臣告老時(shí)先皇所賜,以表彰他畢生對(duì)帝國(guó)所做出的杰出貢獻(xiàn),讓他返回故土后可以建一處莊園頤養(yǎng)天年。
3.在大觀之夜的古代書畫部分26件珍品中,五代吳越王錢俶手卷《草書手簡(jiǎn)(并鐵券圖式及宋元明清名賢題跋)》尤為引人注目,被稱為“人間至寶”。
4.村里的老漢李永蔚聽說這個(gè)消息后,特意找到了謝佐,并告訴他自己是青海李土司西伯府李文的后裔,在他家里珍藏著明英宗朱祁鎮(zhèn)頒發(fā)給李文的金書鐵券。
5.不管證書如何的權(quán)威、由誰(shuí)頒發(fā),都只能作為消費(fèi)者判斷專家水平的一個(gè)參考,而不是絕對(duì)的“金書鐵券”。
6.盡管身處異國(guó)他鄉(xiāng),海外游子一刻也沒有忘記丹書鐵券。
7.盡管身處異國(guó)他鄉(xiāng),海外游子一刻也沒有忘記丹書鐵券。
相關(guān)詞語(yǔ)
- tiě dā tiě dā鐵搭鐵搭
- tiě dá tiě dá鐵達(dá)鐵達(dá)
- tiě mù鐵木
- tiě lì mù鐵力木
- jiǎng quàn獎(jiǎng)券
- tiě bǎn dìng dìng鐵板釘釘
- tiě lù wǎng鐵路網(wǎng)
- tiě dǎ鐵打
- tiě lǐ wēn鐵里溫
- tiě jié biān鐵節(jié)鞭
- tiě yī láng鐵衣郎
- dì tiě地鐵
- zhèng quàn證券
- tiě lù鐵路
- chèn rè dǎ tiě趁熱打鐵
- yǎng huà tiě氧化鐵
- tiě shù鐵樹
- xiǎng tiě響鐵
- jiè quàn借券
- shì quàn市券
- zhǔ quàn主券
- tóng shān tiě bì銅山鐵壁
- fén quàn焚券
- zhēng zhēng tiě gǔ錚錚鐵骨
- tiě shí zì鐵十字
- cùn bīng chǐ tiě寸兵尺鐵
- yǒng jiǔ cí tiě永久磁鐵
- tiě jiǎ鐵甲
- dìng tiě錠鐵
- jiǎng quàn奬券
- shēn gōu suǒ tiě伸鉤索鐵
- tiě shí rén鐵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