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yù
注音ㄨˇ ㄩˋ
⒈ ?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
⒈ ?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
引《管子·內業》:“節其五欲,去其二兇。”
⒉ ?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
引《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 不捨。為之,后世受無量苦。”
《法華經·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復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
⒊ ?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
引《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發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
1.除卻五欲,瘡疣解脫,優游自得,安閑自在。
2., 可惜世人看不清這世界的真相,五欲纏身的人們沉溺世間,**作樂,實不知自己是在以苦為樂,飲鴆止渴。
3., 除卻五欲,瘡疣解脫,優游自得,安閑自在。
4.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是名知足。
5.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