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詞語解釋
碑刻[ bēi kè ]
⒈ ?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
英inscriptions on a tablet;
引證解釋
⒈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
引《隸釋·漢石經<論語>殘碑》 宋 洪適 釋:“觀遺經字畫之妙,非 蔡中郎 輩不能為,以 黃初 后來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豈 魏 人筆力可到!”
《宋史·呂文仲傳》:“太平興國 中,上每御便殿觀古碑刻,輒召 文仲 與 舒雅、杜鎬、吳淑 讀之。”
清 顧炎武 《北岳辨》:“宋 初,廟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嘗毀。”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金石文字》:“孫淵如 觀察嘗言:‘吾如官御史,擬請旨著地方官吏保護天下碑刻。’”
分字解釋
※ "碑刻"的意思解釋、碑刻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一去二十春霜雪老客袍,荒途失故夢歸路迷塵囂,見三五孩童唱兒時歌謠,歡聲里垂淚只為別曲絕調,半生來潦倒剩一念未了,庭樹尚青青故人今安好,溯一路流光覓音容杳杳,長滿青苔的墓碑刻著歲月如潮。河圖
2., 更奇的是那塊清代碑刻,碑石天生,嘆為觀止.
3.論語碑苑以《論語》為表現內容,以書法碑刻為表現形式,以古典園林為依托,闡釋了孔夫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崇高理想。
4.一去二十春霜雪老客袍,荒途失故夢歸路迷塵囂,見三五孩童唱兒時歌謠,歡聲里垂淚只為別曲絕調,半生來潦倒剩一念未了,庭樹尚青青故人今安好,溯一路流光覓音容杳杳,長滿青苔的墓碑刻著歲月如潮。
5.這首詞見于碑刻,詞后有元代人謝升孫、元末人宋克等人的跋,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岳飛所作。
6.論語碑苑以《論語》為表現內容,以書法碑刻為表現形式,以古典園林為依托,闡釋了孔夫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