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節
詞語解釋
假節[ jiǎ jié ]
⒈ ?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⒉ ?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 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 無官職的人;假節得 犯軍令者。《后漢書·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 二千石以下;持節 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 犯軍令者。”《周書·泉企傳》:“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⒊ ?借用符節。
⒋ ?虛偽的節操。
引證解釋
⒈ ?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引《漢書·平帝紀》:“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⒉ ?漢 末與 魏 晉 南北朝 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 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 無官職的人;假節得 犯軍令者。
引《后漢書·袁術傳》:“李傕 入 長安,欲結 術 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 陽翟侯。”
《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 二千石以下;持節 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 犯軍令者。”
《周書·泉企傳》:“孝昌 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 洛州 別將,尋除 上洛郡 守。”
至 隋 唐 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四:“及假節 邕交,道經 湘口,零陵 鄭太守史 與 京 同年,遠以酒樂相迓。”
⒊ ?借用符節。參見“符節”。
引《戰國策·燕策二》:“故假節於 魏王,而以身得察於 燕。”
鮑彪 注:“時諸侯不通,出關則以節假之。”
⒋ ?虛偽的節操。
引《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雖有假節見行,曰非成質者也。”
國語辭典
假節[ jiǎ jié ]
⒈ ?持符節為使臣。
引《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遣太仆王惲等八人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⒉ ?借用符節。
引《戰國策·燕策二》:「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分字解釋
※ "假節"的意思解釋、假節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tiáo jié調節
- míng jié名節
- xiè jié shū泄節樞
- jié qì節氣
- jié shuǐ節水
- jié néng節能
- jiǎ shè假設
- wú jié zhú無節竹
- fēn jié分節
- jié jiǎ節假
- jié jiǎ節假
- jié āi節哀
- fú jié guān符節官
- bā jié tān八節灘
- zhōng jié忠節
- jié è節鄂
- sōng jié yóu松節油
- jiǎ shǐ假使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節
- zhú jié xū竹節須
- sāng jié zhàng桑節杖
- gǔ jié骨節
- jié lǜ節律
- zhuǎn jié轉節
- jié jiǎn節儉
- qíng jié情節
- zūn jié遵節
- màn jié zòu慢節奏
- shú shí jié熟食節
- nián jià年假
- zhuàng jié壯節
- jié yù節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