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tǔ
注音ㄈㄨˋ ㄊㄨˇ
繁體復土
⒈ ?謂掘穴下棺,以所出土覆于棺上為墳,建陵墓。
⒉ ?收復失地。
⒈ ?謂掘穴下棺,以所出土覆于棺上為墳,建陵墓。
引《史記·秦始皇本紀》:“先帝為 咸陽 朝廷小,故營 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 酈山。”
《周禮·地官·小師徒》“大喪,帥邦役,治其政教” 漢 鄭玄 注:“喪役,正棺引窆復土。”
賈公彥 疏:“復土者,掘坎之時,掘土向外,下棺之后,反復此土,以為丘陵,故云復土。”
《宋書·百官志上》:“司空,一人……大喪掌將校復土。”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祐陵 復土,被命撰哀冊文。”
⒉ ?收復失地。
引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若 曲端 之見 ,及 浚 之屢敗,史冊事俱難掩,而中不無掩飾,故不謂其 戮忠良,敗壞國事,而反謂其能雪讎復土,謬歸以中興之功。”
⒈ ?挖掘洞穴放下棺木,再用所挖的泥土覆蓋。
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