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ēi yān
注音ㄅㄟ 一ㄢ
⒈ ?悲傷嗚咽。
⒈ ?悲傷嗚咽。
引三國 魏 阮籍 《樂論》:“當(dāng)王居臣之時,奏新樂於廟中,聞之者無不悲咽。”
《舊唐書·郭子儀傳》:“肅宗 在 鳳翔 聞捷,羣臣稱賀,帝以宗廟被焚,悲咽不自勝,臣僚無不感泣。”
明 高明 《琵琶記·風(fēng)木馀恨》:“對真容形衰貌枯,想靈魂悲咽痛苦。”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詞:“夢里碪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⒈ ?悲聲嗚咽。
引《舊唐書·卷一二〇·郭子儀傳》:「肅宗在鳳翔聞捷,群臣稱賀,帝以宗廟被焚,悲咽不自勝,臣僚無不感泣。」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聽得外面有低低哭泣之聲,十分凄慘悲咽。」
1.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jié)。夢里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fēng)殘月,而今觸緒添愁。納蘭容若
2.枝梢上鳴蟬的清響漸漸微弱,早晚墻角、樹叢中的蟲鳴聲分外固執(zhí)而持久了,似乎是對夏逝的一種長長的悲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