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ān zhuàng
注音ㄈㄢ ㄓㄨㄤˋ
⒈ ?即幢幡。
⒉ ?特指剎上之幡。
⒈ ?即幢幡。
引唐 黃滔 《辭府相》詩:“今朝拜別幡幢下,雙淚如珠滴不休。”
唐 馮贄 《云仙雜記》卷七:“廬山 遠法師 命盡之日,山中峰澗寺落,皆見千眼仙人成隊執幡幢香花赴 東林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國·活佛》:“以珠琲為幡幢,金寳為法供,內府瑰異為之一空。”
⒉ ?特指剎上之幡。
引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鐘鼓樓旁,矗兩寶剎,高數丈,剪綵為幡幢。”
1.天花、彩畫、匾聯、壁藏、字畫、燈具、幡幢、爐鼎等點綴其間,氣派法度油然而生。
2.為豎幡幢誦梵經,欲憑道力感娉婷,瓊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