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ī jīn
注音ㄆ一 ㄐ一ㄣ
⒈ ?披在肩上的織物。
英shawl;
⒈ ?古代的一種便帽。
引《金瓶梅詞話》第五九回:“頭上戴著披巾,身上穿著緯羅暗補子直身,粉底皂靴。”
⒉ ?用來披在肩上的織物。
引郭沫若 《瓶》詩之一:“她披的是深藍色的絨線披巾,有好幾次被牽掛著不易進行。”
《1957年曲藝選·第三件棉襖》:“他一只手把著扁擔,一只手搖擺著,腳底下的草鞋墊子輕巧地、勻稱地挪著。胳膊上的披巾像兩個翅膀似的在往前飛。”
⒈ ?婦女搭在肩上的帛巾。流行于隋唐,其形制大體有兩種:一種布幅較寬,長度較短,形似披風。另一種布幅較窄,長度增加,多繞過雙臂垂在身體兩側,有裝飾的功用。
英語shawl
1.他那支僅用披巾胡亂包扎一下的左臂,現在沉甸甸地垂在身旁不能動彈。
2.我沒有像克爾凱郭爾那樣,被基督教沉沉垂下的雙手所喚醒,也沒有像猶太復國主義者那樣,在長方形披巾飛去時,還抓住它最后的一角。我是終結或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