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n fā
注音ㄈㄣˋ ㄈㄚ
繁體憤發
⒈ ?奮發。
⒉ ?發怒。
⒈ ?奮發。
引《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為變觀。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
清 方苞 《書<楊維斗先生傳>后》:“故不得已而呼號憤發,置其身於 地,以冀君之一寤。”
⒉ ?發怒。
引《漢書·汲黯傳》:“黯 時與 湯 論議, 湯 辯常在文深小苛, 黯 憤發,駡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為公卿,果然。必 湯 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目而視矣!’”
《新唐書·宦者傳下·韓全誨張彥弘》:“帝顧衛兵,或有憤發者,因履係解,目 全忠 :‘為吾繫之。’ 全忠 跪結履,汗浹于背,而左右莫敢動。”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其后 才常 權日盛,凡事不使 澤厚 知,又日狎妓飲燕不已, 澤厚 憤發,爭之不可得。”
1.重頭讀過,只覺一輪冰月當頭砸下,冰涼徹骨;再讀一遍,忽又覺一腔熱血直沖臉上,忠義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