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ng tiào
注音ㄆ一ㄥˊ ㄊ一ㄠˋ
繁體平糶
⒈ ?官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
⒈ ?官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
引《史記·貨殖列傳》:“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清 劉大櫆 《通溪巴君墓志銘》:“乾隆 十六年,歲旱饑,君倡平糶之法於有司。”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爭資料》:“事后, 淮 揚 道出示嚴禁造謡,并懸賞購緝散放偽票之匪徒,一面辦理平糶,以安民心。”
⒈ ?遇荒年時,米糧價格高漲,官府為平衡物價,而將官倉里的米糧以平價賣出,稱為「平糶」。
1.平糶有利于資金的周轉,可以延長救災時限,避免坐吃山空,但無法滿足貧困族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