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tuì
注音一ˊ ㄊㄨㄟˋ
繁體遺蛻
⒈ ?蛻皮。
⒉ ?遺棄形骸。指尸解;仙逝。
⒊ ?僧、道認為 是遺其形骸而化去,故稱其 為“遺蛻”。
⒋ ?遺跡;遺留物。
⒌ ?指化石。
⒈ ?蛻皮。
引《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閣千秋重,遺蛻蟬吟一殻輕。”
⒉ ?遺棄形骸。指尸解;仙逝。
引明 湯顯祖 《<劉大司成文集>序》:“上追 洪厓 驂鸞之跡,下睨 仙嚴 遺蛻之處。”
⒊ ?僧、道認為 是遺其形骸而化去,故稱其 為“遺蛻”。
引明 宋濂 《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后三日,奉遺蛻焚於 石子岡,執紼從者至數千人。”
清 黃宗羲 《吳山益然大師塔銘》:“嘗過 武林 石屋寺,毘盧閣中有僧遺蛻,師謂寺僧曰:‘此我前身也。’”
魯迅 《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張資平全集》還應該看的。”
⒋ ?遺跡;遺留物。
引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蓋是 火山口之遺蛻。”
⒌ ?指化石。
引嚴復 《天演論·察變》按語:“而礦事日闢,掘地開山,多得古禽獸遺蛻,其種已滅,為今所無。”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夫石灰為動物之遺蛻,石墨為植物之槁株,設無生物存,何得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