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ūn zhēng
注音ㄒㄨㄣ ㄓㄥ
⒈ ?亦作“熏蒸”。
⒉ ?氣、味升騰或散發。
⒈ ?亦作“熏蒸”。氣、味升騰或散發。
引《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濕,上熏烝,恐傷民之氣,于是作為宮室而利。”
《漢書·王莽傳中》:“或光自上復於下,流為烏,或黃氣熏烝,昭耀章明,以著 黃 虞 之烈焉。”
宋 秦觀 《汝水漲溢說》:“汝水 漲溢,城堞危險,濕氣熏蒸,殆與 吳 越 間不異。”
王統照 《號聲·沉船》:“在酒味與煙氣的熏蒸中,老主人問了:‘你去了這幾天是過海送他們去吧?’”
⒈ ?熱氣或氣味充溢、升騰。
引《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濕,上熏烝,恐傷民之氣,于是作為宮室而利。」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或黃氣熏烝,昭嚜騛明,以著黃、虞之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