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ū xià
注音ㄨ ㄒ一ㄚˋ
繁體汙下
⒈ ?亦作“污下”。亦作“污下”。
⒉ ?低洼。
⒊ ?卑下,鄙陋。
⒈ ?亦作“汚下”。
⒉ ?低洼。
引《六韜·戰騎》:“污下沮澤,進退漸洳,此騎之患地也。”
唐 張光朝 《荻塘西莊贈房元垂》詩:“水國信污下,霖霪即成川。”
宋 蘇轍 《論黃河東流札子》:“惟 北京 之南, 孫村 在其東岸,東接故道,其間數十里,地頗汚下,每歲夏秋,漲水多自此溢出。”
清 黃景仁 《泥涂嘆》:“污下圣所悲,欲往氣為絶。”
⒊ ?卑下,鄙陋。 宋 張戒 《歲寒堂詩話》卷上:“王介甫 云:‘ 白 詩多説婦人,識見污下。’ 介甫 之論過矣。
引孔子 刪《詩》三百五篇,説婦人者過半,豈可亦謂之識見污下耶?”
《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三年》:“胡宗愈 操行污下,毀滅廉恥。”
胡漢民 《粵漢鐵路商辦問題之未解決》:“所謂善堂紳董者,其流品極雜,其智識污下,不解遵守法律。”
1.人類在肉體方面的確與禽獸相近;如果人類在精神方面再不與神相類似,那么,人就是一種卑污下賤的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