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án shǒu
注音ㄒㄨㄢˊ ㄕㄡˇ
繁體懸首
⒈ ?懸掛頭顱。
例懸首藁街。——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英hang a penson's head up;
⒈ ?亦作“懸頭”。謂 人后掛頭示眾。
引《漢書·王莽傳上》:“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 ,懸頭竿杪。”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方當(dāng)繫頸蠻邸,懸首 藳街,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⒈ ? 人而懸其首級以示眾。也作「懸頭」。
引《后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于窴傳》:「燒 吏士,上樓 敬,懸首于市。」
《三國演義·第二回》:「今宜 十常侍,懸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
1.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干休:一個懸首城門;一個和衣東市;一個抱恨湘流。一個十大功親戚不留;一個萬言策貶竄忠州。一個無罪監(jiān)收,一個自抹咽喉。仔細(xì)尋思,都不如一葉扁舟。
2.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樓上,掛著幾個木籠子。啊,這不是懸首示眾嗎?江姐一驚,緊走了幾步,仔經(jīng)一看,木籠子里,果然盛著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
3.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干休:一個懸首城門;一個和衣東市;一個抱恨湘流。一個十大功親戚不留;一個萬言策貶竄忠州。一個無罪監(jiān)收,一個自抹咽喉。仔細(xì)尋思,都不如一葉扁舟。張養(yǎng)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