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 tíng
注音ㄈㄣ ㄊ一ㄥˊ
⒈ ?分處庭中,以示平等。
⒉ ?指分處庭中。
⒈ ?分處庭中,以示平等。
引《漢書·貨殖傳》:“子贛 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br />《隋書·盧思道傳》:“通人 楊令君、邢特進 已下,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br />《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五年》:“對罷,詣 王黼 第, 黼 欲令庭趨, 尼楚赫 不可,分庭而見?!?br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使君秉天朝憲節,寡人司水國微權,既辱分庭,只行抗禮。”
⒉ ?指分處庭中。
引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宴曲水作》詩:“分庭薦樂,析波浮體。”
1.他學了幾年的二胡,近來進步神速,已經能和師傅分庭抗禮了。
2.國要加速發展,盡快強大起來,就可以與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分庭抗禮、一爭高下了。
3.他雖然還是個學生,但在詩學上的造詣已足以和著名學者分庭抗禮。
4.產聯很快就發展成一個足與勞聯分庭抗禮的組織.
5.實際上,妖精聰明極了,完全有能力與巫師分庭抗禮。
6.異端詩歌,畢竟與堂而皇之者們形成瞭煞有介事的分庭抗禮,從而以對等的身份羞辱地捉弄瞭權威者的地位。
7.唐代雖有不少著名詩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禮吧!
8.公主乃金枝玉葉,妾豈敢與公主分庭抗禮。
9.數千年之后,曾經領導人類與神魔分庭抗禮的英雄再次出現,歷盡千難萬險,重拾自我,為的是人類的自由與希望。
10.他學了幾年的二胡,近來進步神速,已經能和師傅分庭抗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