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ǎo zhēn
注音ㄍㄠˇ ㄓㄣ
⒈ ?亦作“藳砧”。
⒉ ?古代處 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 之。鈇、“夫”諧音,后因以“藁砧”為婦女稱丈夫的隱語。
⒈ ?亦作“藳砧”。古代處 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 之。鈇、“夫”諧音,后因以“藁砧”為婦女稱丈夫的隱語。
引《玉臺新詠·<古絕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藳”一本作“藁”。 唐 徐彥伯 《鼓吹曲辭·芳樹》:“藳砧刀頭未有時,攀條拭淚坐相思。”
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請歸來時候。”
清 顧炎武 《悼亡》詩:“獨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