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uò zhì
注音ㄘㄨㄛˋ ㄓˋ
繁體錯置
⒈ ?雜然羅列。
⒈ ?雜然羅列。
引《楚辭·九章·惜往日》:“情寃見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錯置。”
洪興祖 補(bǔ)注:“錯,倉各切。”
唐 柳宗元 《愚溪詩序》:“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
⒉ ?處置;安排。錯,通“措”。
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黃門聞之,皆詣 進(jìn) 謝,唯所錯置。”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斯必然之?dāng)?shù)也”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戰(zhàn)略》:“可詔 昶 遵 等擇地居險,審所錯置,及令三方一時前守。”
⒊ ?棄置。錯,通“措”。
引五代 丘光庭 《兼明書·錯陶唐之象》:“張景陽 《七命》云:‘錯 陶唐 之象’…… 陶唐 之代,人有犯罪者,畫其衣冠,謂之象刑。言今 晉 德之盛,人犯罪者,其 陶唐 之象刑亦錯置而不用也。”
⒈ ?鋪列安置。
引《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情冤見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錯置。」
1.失敗又回歸到非洲的老問題:很多領(lǐng)導(dǎo)人由于錯置的后殖民地時期的團(tuán)結(jié)意識而不太情愿非難他們的同類人,盡管有人真的罪惡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