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ǐ suí
注音ㄍㄨㄟˇ ㄙㄨㄟˊ
繁體詭隨
⒈ ?謂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
⒈ ?謂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
引《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毛 傳:“詭隨,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朱熹 集傳:“詭隨,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唐 羅隱 《讒書·敘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俛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欽若 性傾巧,敢為矯誕,知節薄其為人,未嘗詭隨。”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歷來所遇,變化萬端,陰險詭隨如此輩者甚多。”
⒈ ?詭譎善變。
引《詩經·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宋史·卷三五五·李南公傳》:「南公為吏六十年,干局明銳,然反復詭隨,無特操,識者非之。」
1.圓融者無詭隨之態,精細者無苛察之心,方正者無乘拂之失,沉默者無陰險之術,誠篤者無椎魯之累,光明者無淺露之病,勁直者無徑情之偏,執持者無拘泥之跡,敏煉者無輕浮之狀。金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