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ī jiàn
注音ㄕ ㄐ一ㄢˋ
繁體尸諫
⒈ ?臣子以 來規勸君主。
例凜然古人尸諫之風。
英death remonstration;
⒈ ?同“尸諫”。
引《孔子家語·困誓》:“未有若 史魚 而尸諫,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謂直乎!”
《舊唐書·封常清傳》:“仰天飲鴆,向日封草,即為尸諫之臣, 作圣朝之鬼。”
陳尸以諫。后泛指以 諫君。 《韓詩外傳》卷七:“衞 大夫 史魚 病且 ,謂其子曰:‘我數言 蘧伯玉 之賢而不能進, 彌子瑕 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 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 衞 君問其故,子以父言聞,君造然召 蘧伯玉 而貴之,而退 彌子瑕,從殯於正堂,成禮而后去。生以身諫, 以尸諫,可謂直矣。”
宋 文天祥 《瑞州三賢堂記》:“楊公 當權奸用事,屢召不起,報國丹心,竟以憂 ,凜然古人尸諫之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公退,草疏置之懷,閉閣自縊,冀以尸諫廻天聽也。”
⒈ ?衛大夫史魚臨 遺言以諫其君。見《韓詩外傳·卷七》。后指以 諫君。
近 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