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ěn xìng
注音ㄖㄣˇ ㄒ一ㄥˋ
⒈ ?堅忍其性;使其性堅忍。
⒉ ?克制性情。
⒈ ?堅忍其性;使其性堅忍。
引《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趙岐 注:“所以動驚其心,堅忍其性,使不違仁。”
⒉ ?克制性情。
引《莊子·列御寇》:“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
《后漢書·董卓傳》:“卓 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 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羣士。”
《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婦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轉,似乎都有些不是。”
⒈ ?堅忍其性。
引《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⒉ ?克制、矯揉性情。
引《莊子·列御寇》:「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
《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婦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轉。」
1.對進攻來說,好的部署應當具有機動性、堅忍性和攻擊力;而對防御來說,首先是堅忍性,同時要有更大可能的火力。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