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án shān
注音ㄆㄢˊ ㄕㄢ
⒈ ?亦作“媻姍”。亦作“媻跚”。
⒉ ?猶蹣跚。行走艱難貌。
⒊ ?飄動貌。
⒈ ?亦作“媻姍”。亦作“媻跚”。
⒉ ?猶蹣跚。行走艱難貌。
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媻珊勃窣,上金隄。”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作“媻姍”。 宋 文天祥 《贈劉矮跛相士》詩:“媻姍三尺軀,舉止如不揚。”
清 林云銘 《林四娘記》:“﹝鬼﹞媻跚於地,冷氣襲人。”
⒊ ?飄動貌。
引宋 黃庭堅 《滿庭芳》詞:“堪聽。微雨過,媻姍藻荇,瑣碎浮萍。”
⒈ ?參差縱橫的樣子。也作「媻姍」。
⒉ ?膝行匍匐的樣子。也作「媻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