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n sī
注音ㄅ一ㄣˋ ㄙ
繁體鬢絲
⒈ ?亦作“鬂絲”。亦作“?絲”。
⒉ ?鬢發。
⒈ ?亦作“鬂絲”。鬢發。
引唐 李商隱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詩:“心鐵已從干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明 李標 《寄懷無塵上人》詩:“蒲柳先衰感鬢絲,孤蹤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詩:“世態看蓬轉,孤心感髩絲。”
清 徐曼仙 《漫成》詩:“白到鬂絲羞鏡影,紅多血淚浣衣塵。”
戴望舒 《霜花》詩:“我靜觀我鬢絲的零落,于是我迎來你所裝點之秋。”
⒈ ?鬢發。
例如:「鬢絲飄逸」。
1.春風吹來了,從這邊的山順著山坡吹來了。當你覺得鬢絲飄動,裙映飛揚時,它又向那邊的小山吹去,留下一株間或一排搖曳多姿的樹和樹葉翻動的沙沙聲,漸漸地,它們又恢復了筆直的站姿和平靜。
2.棲鳥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3.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4.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