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伏羲](/d/file/titlepic/cidian39476.png)
詞語解釋
伏羲[ fú xī ]
⒈ ?(2852—2738 B.C.)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謂也?伏羲、神農、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戲”、“皇羲”、“宓犧”、“包犧”。風姓。有勝德。始畫八封;造書契;教民佃、漁、畜牧。都陳。相傳在位115年,傳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載。
英one of the earliest legendary rulers;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 風姓。相傳其始畫八卦,又教民漁獵,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 庖犧。亦作“伏戲”、“伏犧”。
引《莊子·繕性》:“逮德下衰,及 燧人、伏羲 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
《莊子·大宗師》:“伏戲氏 得之,以襲氣母。”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鴻荒之世,圣人惡之,是以法始乎 伏犧 而成乎 堯。”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 庖犧,亦曰 伏羲。”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 賈公彥 疏引《孝經緯》:“伏犧 之樂曰《立基》。”
唐 楊炯 《少室山姨廟碑》:“伏羲 畫卦,唯觀鳥獸之文。”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茲著書顯言:東西萬國及我 伏戲 與 中國 之初人盡是邪教子孫,其辱我天下之人。”
國語辭典
伏羲[ fú xī ]
⒈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漁畜牧,始畫八卦,造書契。也作「庖羲」、「庖犧」、「伏羲氏」、「伏犧」、「伏犧氏」、「宓羲」、「宓戲」、「羲皇」。
引《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粵有生民,伏羲始君。」
英語Fuxi or Fu Hsi, legendary Chinese emperor, trad. 2852-2738 BC, mythical creator of fishing, trapping and writing
德語Fu Xi (Eig, Pers)?
法語Fuxi
分字解釋
※ "伏羲"的意思解釋、伏羲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伏羲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本源,中華兒女得以生息繁衍壯大的命脈.
2.相傳在遠古時期,先圣伏羲仰首觀望日月星辰天象的變化,低頭察看山川澤壑的形態,并時常注意烏獸動物的皮毛文彩,以及千姿百態而又各得其宜的自然奧秘。
3.石曉懷心中暗道,興奮之下,他重新取出了菩薩石,按照從伏羲祖符中剛剛獲得的符道真意,定睛看去,目光中終于有了喜悅的光彩。
4.伏羲是上古時候的圣賢帝王,但就算圣賢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國家也必須依賴賢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門。
5.伏羲望著以前與母親住過的茅屋草舍,又在母親墳前祭拜一番,想起當年母子相依為命,如今陰陽兩隔,一朝即成永訣,心下傷感,悵然若失。
6., 伏羲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本源,中華兒女得以生息繁衍壯大的命脈.
7., 天女女媧和人王伏羲本是那世間最為倒霉的母親—華胥氏誤踩雷神腳印生出來的一對“野種”,卻也在漫長的開世過程中按捺不住寂寞,私下偷情,做了一對地下夫妻。伊雪楓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