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ǔ zhàng
注音ㄍㄨˇ ㄓㄤˋ
繁體鼓脹
⒈ ?一作“臌脹”。指腹部脹大、腹皮青筋顯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的病癥。
英tympanites; distension of abdomen;
⒈ ?亦作“鼓漲”。鼓起漲大。
引巴金 《電》七:“幸福的感覺鼓脹著他的心。”
林建征 《鶯歌海》:“平日總是見他騎著綁滿了水壺的自行車,帶上手槍和塞得鼓脹的公事包。”
溫俊權 單復 《李金芝》:“她內心老是美滋滋的,像有一股什么力量在鼓漲著,要沖破皮膚躍出來。”
⒉ ?中醫學病癥名。指由水、氣、瘀血、寄生蟲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膨脹的病。
引《素問·腹中論》:“黃帝 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 對曰:‘名為鼓脹。’”
王冰 注:“心腹脹滿,不能再食,形如鼓脹,故名鼓脹也。”
⒈ ?病名。因手術、外傷、腹膜炎、腸阻塞、消化不良等引起積存過多的廢氣,導致腹部脹大的疾病。
1.真正有學問的人,就像麥穗一樣:只要它們是空的,它們就茁壯挺立,昂首睨視:但當他們趨于成熟,飽含鼓脹的麥粒時,它們便謙虛地低垂著頭,不露鋒芒。
2.晚清時中醫的現狀也確實令人頭疼,使用藥材的理論則更是匪夷所思,治療肝病引起的肝腹水就用敲破的銅鼓皮,因為水腫又稱為“鼓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