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ī gōng
注音ㄍㄨㄟ ㄍㄨㄥ
繁體歸公
⒈ ?上交集體、公家。
例一切徼獲要歸公。
英take sth. over as state property;
⒈ ?交給官府;交給國家或公共團體。
引《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的產業……大約還有七千金,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
劉大白 《賣布謠·各各作工》:“大家努力,生產歸公。”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切繳獲要歸公。”
⒈ ?歸屬公家。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的產業,攢湊攏來,大約還有七千金,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
《文明小史·第二〇回》:「這個錢又不是歸公的,橫豎是你自己上腰。」
1., 他多次被孫中山委以維護后方餉糧的重任,經過他手中的錢糧成千累萬,不計其數,他卻做事點滴歸公。
2.我們這次組織救災義演活動,一切開支均個人自負,所得款項涓滴歸公。
3.至于耗羨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臣以為應該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4.他不抽煙,只把玩著五冬六夏從不離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歸公發養廉銀,損了官員收項,士民一體當差納糧,又損富益貧。
5.我們這次組織救災義演活動,一切開支均個人自負,所得款項涓滴歸公。
6.經管財物的人一定要做到涓滴歸公,不要利用職權謀求私利。
7.“他(支持者)本來有準備1億(新臺幣,下同)和5000萬,要給我幫忙,政治獻金任何一毛錢我都要點滴歸公,捐給*彎需要用錢的窮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