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ú cí
注音ㄨˊ ㄘˊ
繁體無辭
⒈ ?不辭讓;不推辭。
⒉ ?沒有言辭;沒有口實。
⒈ ?不辭讓;不推辭。
引《禮記·哀公問》:“固臣敢無辭而對。”
鄭玄 注:“辭,讓也。”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此生更得幾回來,從今有暇無辭數(shù)。”
⒉ ?沒有言辭;沒有口實。
引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書戰(zhàn)伐,甚謹;其惡戰(zhàn)伐,無辭。何也?”
宋 梅堯臣 《鬼火后賦》:“客慚忸無辭而起,余方掩乎衡門。”
葉圣陶 《窮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無見,則無辭可以加罪。”
1.生產(chǎn)任務越緊,就越要注意設備保養(yǎng)和維修,否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越著急,越容易出事故影響生產(chǎn)。
2.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像岳飛那樣兢兢業(yè)業(yè)獻身抗金事業(yè)的人,確實并無什么把柄,可資以糾彈。
3.今尊標斯義,大聲疾呼,上循土訓誦訓之遺,下依矇諷鼓諫之義,言之無罪,聞者足興,為六十篇,分類十二,知我罪我,其無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