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ān yì
注音ㄑ一ㄢ 一ˋ
繁體謙挹
⒈ ?謙遜退讓。
⒈ ?謙遜退讓。
引《宋書·王弘傳》:“國(guó)恥既雪,允膺茅土,而并執(zhí)謙挹,志不命踰,故用佇朝典,將有后命。”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王太尉 為相,過萬(wàn)戶,而謙挹不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花姑子》:“叟方謙挹,忽聞女郎驚號(hào)。”
⒈ ?謙卑退讓。
引《北史·卷二三·于栗?傳》:「名位雖重,愈存謙挹,每朝參往來,不過兩三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