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ài
注音ㄓˋ ㄞˋ
繁體滯礙
⒈ ?阻礙;不通暢。
⒈ ?阻礙;不通暢。
引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胷中無滯礙。”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一》:“則見天地萬物,洪纖曲直,如清浄琉璃,無不洞徹,自此了無滯礙。”
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若有創無因,於歷史習慣不合,必多滯礙難行之處。”
⒈ ?阻礙不通。《書經·冏命》「昔在文武,聰明齊圣」句下漢·孔安國·傳:「聰明視聽遠,齊通無滯礙。」唐·韓愈〈與孟尚書書〉:「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胸中無滯礙。」也作「窒礙」。
近阻滯 阻礙
1.蘇鏡心中有所感悟,愿意融入這個世界,遵從這個世界的規則,他的靈魂,吸收逍遙侯世子靈魂碎片的速度頓時加快,也沒有了原來那種滯礙阻塞的感覺。
2.海軍陸戰隊之所以對虛擬球發生興趣,是因為真實的戰斗訓練設施相當昂貴,而且經常不可行,尤其在海外的暫時基地里更是滯礙難行。
3.落山村只是一個新成立不到三十年的小村子,村子的人口一直不多,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供養祖魂的存在,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滯礙。
4.換言之,蔡英文自說自話,拋出以美國合作為主的對外政策,雖說“四管齊下”,卻有三項因完全無視于大陸崛起的國際政治現實,而滯礙難行。
5.但由于陳水扁當局的刻意阻撓,國共兩黨達成的一系列共識至今滯礙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