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í lù
注音ㄏㄨㄟˊ ㄌㄨˋ
繁體回祿
⒈ ?相傳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災。
例禳火于玄冥、回祿。——《左傳·昭公十八年》
小心火燭,慎防回祿。
天降回祿。
英big fire; god of fire;
⒈ ?傳說中的火神。一說,指 吳回 陸終。參見“回陸”。
引《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于 玄冥,回祿。”
杜預 注:“回祿,火神。”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于 崇山,其亡也, 回祿 信於 耹隧。”
后用以指火災。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元瓘 幼聰敏,長於撫馭,臨戎十五年,決事神速,為軍民所附,然奢僭營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祿之災焉。”
《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 道老太爺年紀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祿’之后,家產一無所有。”
廖仲愷 《致蔣介石函》:“兄作戰計劃原稿,乃遭回祿,此弟所引為至憾者。”
⒈ ?火神。晉·杜預·注:「回祿,火神。」后用以指火災。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
引《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于國北,禳火于玄冥回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