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詞語解釋
比丘[ bǐ qiū ]
⒈ ?和尚。梵語,khiksu的譯音。
例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釋老志》
英monk;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比邱”。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
引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時有三比丘赴火而 。”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設會論》:“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儀舉止,動目應心。”
元 張憲 《酬海藏主紙扇歌》:“終焉不得志,屏棄妻子祝髮為比邱。”
明 徐渭 《九流》詩:“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藕花》:“遂髠緇為比邱,云游不知所終。”
胡適 《<西游記>考證》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國語辭典
比丘[ bǐ qiū ]
⒈ ?佛教用語。為梵語Bhiksu的音譯。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元·李好古也作「比邱」、「苾芻」。
引《大寶積經·卷一》:「譬如今世多聞比丘住阿蘭若,或聚落中。」
《張生煮海·第一折》:「釋門大道要參修,開闡宗源老比丘。」
英語Buddhist monk (loanword from Sanskrit /bhiksu/)?
德語M?nch (S)?
法語Bhikkhu
分字解釋
※ "比丘"的意思解釋、比丘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2.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鳩摩羅什
3.如果筆端的回憶能夠一絲絲一縷縷再繞個手,我都已經計算好了,當我們學著年輕的比丘、比丘尼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時,我要把缽中最大最美的食物供養你,再不準你像以前一樣軟硬兼施趁人不備地把一片冰心擲入我的壺。
4.七彼敗于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生眩惑,對他之優秀比丘生賤視。
5.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6.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7.1911年,耶魯大學教授海勒姆.賓厄姆發現了位于南安第斯山茂密森林里的馬丘比丘.
相關詞語
- xiāng bǐ相比
- wú bǐ無比
- bǐ sài比賽
- bǐ tè比特
- shēng bǐ聲比
- bǐ yù比喻
- fāng qiū方丘
- bǐ yào比要
- mò tóng qiū貉同丘
- bǐ gàn比干
- bǐ jí比及
- bǐ fāng比方
- mì xī xī bǐ密西西比
- bǐ jiào比較
- lú bǐ盧比
- duì bǐ對比
- bǐ mù比目
- bǐ zhào比照
- bǐ rú比如
- bǐ zhōu比周
- bǐ mù yú比目魚
- bǐ bǐ jiē shì比比皆是
- jiāng xīn bǐ xīn將心比心
- bǐ yīn比音
- qiū dié丘垤
- bǐ lái比來
- qiū lǒng丘壟
- bù bǐ不比
- zhěn qiū軫丘
- shén qiū神丘
- bǐ zhì比至
- rén bǐ huáng huā shòu人比黃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