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
詞語解釋
縣令[ xiàn lìng ]
⒈ ?官名,舊時(shí)一縣的行政長官。
例今之縣令。——《韓非子·五蠹》
會(huì)縣令攝篆。——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縣令遣媒。——《玉臺(tái)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英county magistrate;
引證解釋
⒈ ?高名令聞。
引《莊子·外物》:“飾小説以干縣令,其於大達(dá)亦遠(yuǎn)矣。”
成玄英 疏:“縣,高也。夫修飾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問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⒉ ?一縣之行政長官。 周 有縣正,掌縣之政令。 春秋 時(shí)縣邑之長稱宰、尹、公、大夫,其職同。 秦 漢 縣萬戶以上者稱令,不及萬戶者稱長。 晉 隋 因之。 唐 時(shí)縣置令,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長。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縣令職者,稱知某縣事。 元 縣置達(dá)魯花赤,以縣尹為副。 明 清 稱知縣。辛亥革命后改為縣知事。后稱縣長。
引《韓非子·八經(jīng)》:“縣令,約其辟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 蜀,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fù)弩矢先驅(qū), 蜀 人以為寵。”
唐 韓愈 《贈(zèng)崔復(fù)州序》:“縣令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窮而斂愈急,吾見刺史之難為也。”
《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隱,縣令有發(fā)褥而席弊者,嗣君聞之,乃賜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縣大夫,至 春秋 時(shí)有邑大夫。縣令,起于 戰(zhàn)國 之時(shí), 秦 漢 因之。”
國語辭典
縣令[ xiàn lìng ]
⒈ ?職官名。古代負(fù)責(zé)管理一縣的長官。歷代的名稱略有不同,周代稱為「縣正」,春秋時(shí)稱為「縣宰」,秦漢時(shí),縣萬戶以稱為「縣令」,不及萬戶者稱為「縣長」,明清置「知縣」,民初稱為「縣知事」,今則稱為「縣長」。
近縣長 邑宰
分字解釋
※ "縣令"的意思解釋、縣令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如今送回縣令之女豈不是不打自招,自投羅網(wǎng),你是嫌你的腦袋在脖子上呆的太久了么?
2.馮縣令思忖對策,眉頭緊皺,半晌沉吟未決。
3.只要這縣令不深查,朕這一萬大軍就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呆在這里,生聚教訓(xùn)!
4.我該有無數(shù)的理由讓小縣令留下,留在那個(gè)名叫大順卻怎么也不順的百廢待興的朝代。
5.膠縣的衙門,是一個(gè)富麗堂皇的建筑,雄偉的大殿是審案的地方,審案大堂后面的有個(gè)別致的小樓,小樓里有縣令、縣丞、功曹等縣里的主要官員。
6.之前蘇郁就有說過,如果陸宣想要參加四月份的府考,除了廩生保結(jié)之外,就還必須還有縣令和另外一德高望重之人的保舉。
7.武松從東昌府歸來,拜見了縣令后,即帶著二百兩紋銀,上街來尋武大。
8.劉子秋是疾惡如仇的性子,他倒要好好問一問這位父母官,憑什么縱容楊家!那縣令抬頭看到劉子秋不覺一愣,旋即拱手說道:“在下袁天罡,敢問壯士高姓大名!”。
9.所有人被白若凡的無恥讕言給震懾住了,從來沒見過有人說話能像他這么冠冕堂皇,人家雙腿都斷了還怎么 人,剛才明明是他逼著劉四拿刀 了縣令爺。
10., 去年八月焦作縣令三年刮地皮期滿,路過華山省親,作威作福欺負(fù)山下百姓,又被我一刀砍了。
相關(guān)詞語
- mìng lìng命令
- xiàn shì縣市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lìng rén令人
- lìng rén zuò ǒu令人作嘔
- kǒu lìng口令
- xiàn zhèng táng縣正堂
- jié lìng節(jié)令
- pàn lìng判令
- lìng zhǔ令主
- xiǎn lìng顯令
- wēi lìng威令
- lǜ lìng gé shì律令格式
- bī lìng逼令
- shī lìng施令
- hè lìng喝令
- xiàn mìng縣命
- xiàn chéng縣丞
- xiàn zhǔ縣主
- xiàn gǔ縣鼓
- dīng líng丁令
- běn xiàn本縣
- jìn líng靳令
- wài jiāo cí líng外交辭令
- lìng wáng令王
- tái lìng臺(tái)令
- lìng rén fà zhǐ令人發(fā)指
- sī lìng司令
- lìng zhī令支
- xiāng xiàn相縣
- xiàn mén縣門
- xiàn tài jūn縣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