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ǐ shí
注音ㄕˇ ㄕˊ
⒈ ?箭和壘石,古時(shí)守城的武器。
⒉ ?指戰(zhàn)爭(zhēng),打仗。
⒈ ?箭和壘石,古時(shí)守城的武器。
引《左傳·襄公十年》:“荀偃、士匄 帥卒攻 偪陽(yáng),親受矢石。”
晉 葛洪 《<抱樸子>自敘》:“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不得尺寸之報(bào),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⒉ ?指戰(zhàn)爭(zhēng),打仗。
引《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fù)受次賞。”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孟子 不以矢石為功, 揚(yáng)云 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講和之策遂定焉。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
⒈ ?箭和石頭,都是古時(shí)的武器。
引《左傳·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帥卒攻偪陽(yáng),親受矢石?!?/span>
1.為將者,受命之日,即忘其家;臨君約束,則忘其親;秉枹鼓,犯矢石,則忘其身。
2.公以棱威外討,發(fā)憤于內(nèi),忘身殉義,親當(dāng)矢石。
3.到了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隨著中原王朝與東北關(guān)系的密切,魏晉史家以“楛矢石砮”為依據(jù),斷定古肅慎位于東北的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