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yǔ
注音ㄑ一ˊ ㄩˇ
⒈ ?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
⒈ ?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
引《晉書·禮志上》:“武帝 咸寧 二年春分,久旱……五月庚午,始祈雨於社稷山川,六月戊子,獲澍雨。”
《太平廣記》卷三四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趙叔牙》:“通狀祈雨,期三日雨足。”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卷上:“信州 懷玉山 有畫羅漢,郡中每迎請祈雨?!?/span>
⒈ ?因久旱而祈禱上天降雨。
引《晉書·卷一九·禮志上》:「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六月戊子,獲澍雨。」
《太平廣記·卷三四二·趙叔牙》:「叔牙至明通狀,請祈雨。期三日雨足,節(jié)度使司空張請建封許之?!?/span>
1.亦作“人微言賤”,如宋代曾鞏《泰山祈雨文》曰:“吏思其繇,奔走其望,而人微言賤,不能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