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i xì
注音ㄅㄞˇ ㄒ一ˋ
繁體百戲
⒈ ?古代雜技的總稱。
英acrobatics;
⒈ ?古代樂舞雜技的總稱。
引《后漢書·安帝紀(jì)》:“乙酉,罷魚龍曼延百戲。”
唐 劉晏 《詠王大娘戴竿》:“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
《二刻拍案驚奇》卷五:“樓下施呈百戲,供奉御覽。”
姚雪垠 《燕遼紀(jì)事》:“午飯以后,你們?nèi)詠?大政殿 前,陪 洪承疇 觀看百戲。”
⒈ ?古代對各種戲、樂的概稱。百戲一詞,首見于漢代,而南北朝以后,則義同于散樂。參見「散樂」條。
⒉ ?泛指各種雜技的表演。
引唐·劉晏〈詠王大娘戴竿〉詩:「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干妙入神。」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一日,趙琮又到長安赴試去了,家里撞著迎春日子,軍中高會,百戲試呈。」
德語Artistik (im Altertum)? (S)?
1.繡段裝檐額,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劍,百戲后歌樵。江樹城孤遠(yuǎn),云臺使寂寥。漢朝頻選將,應(yīng)拜霍嫖姚。
2.當(dāng)時不僅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大,就連樂舞百戲的發(fā)展也形成了兩次高潮。
3.當(dāng)時不僅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大,就連樂舞百戲的發(fā)展也形成了兩次高潮。
4.賽燈會的花燈爭奇斗艷,奪人眼目,藝人戲子更是使盡渾身解數(shù),百戲同開,弦管齊鳴,一時觀者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