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ng guó
注音ㄅㄤ ㄍㄨㄛˊ
繁體邦國
詞性名詞
⒈ ?國家。
⒈ ?國家。
引《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晉 劉琨 《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瑤臺美化,闡邦國之風猷;銀牓嘉聲,茂君親之典禮。”
清 孫枝蔚 《汪舟次以所愛籠內錦雞命余賦詩》:“邦國養賢亦如此,應須報答見奇才。”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
⒈ ?古時諸侯的封土,大的稱為「邦」,小的稱為「國」。后連用指國家。
引《文選·劉琨·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
1.該邦國當時正處于母系社會時代,并可與周天子分庭抗禮。
2.天下地土寬廣,河水眾多,你們盡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征服邦國。
3.言語既然能顯示個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國珍貴的寶玉,文壇中的人應該想到記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