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
![法度](/d/file/titlepic/cidian56200.png)
詞語解釋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制度。
英law;
⒉ ?規矩,行為的準則。
例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漢·賈誼《過秦論》
英moral standard;
引證解釋
⒈ ?法令制度。
引《書·大禹謨》:“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漢 賈誼 《<過秦論>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仁宗皇帝 守成,皆遵先朝法度。”
《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南唐 法度,凡官府破耗軍糧至三百石者,即行處 。”
茅盾 《宿莽·大澤鄉》:“始皇帝 賓天后,法度就亂了。”
⒉ ?特指度量衡制度。
引《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漢書·律歷志上》:“審法度。”
顏師古 注:“法度,丈尺也。”
《秦併六國平話》卷下:“﹝ 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於 咸陽,約十三萬戶。”
⒊ ?規范;規矩。
引《管子·中匡》:“今言仁義,則必以三王為法度,不識其何故也?”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其經承 子厚 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徐敦立 言: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唐磚塔銘》:“可見古人用筆,一挑一趯,皆有法度可尋也。”
徐遲 《牡丹》三:“一個女人有了她自己的愛情是犯了罪的。法度開始拘束她了。”
⒋ ?格式。
引晉 摯虞 《會朝堂五輅制度議》:“諸車之合於法度可以示訓者,則輅為名。”
《三國演義》第一〇二回:“司馬懿 見了木牛流馬,必然仿我法度,一樣製造。”
⒌ ?辦法,方法。
引《水滸傳》第二八回:“武松 又問道:‘還有甚么法度害我?’”
《水滸傳》第七六回:“下官到彼,見機而作,自有法度。”
國語辭典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和制度。
引《書經·大禹謨》:「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三國演義·第九七回》:「魏國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國恩,但有 而已。」
⒉ ?典型、模范。
引《管子·中匡》:「今言仁義,則必以三王為法度。」
⒊ ?法式。
引《三國演義·第一〇二回》:「孔明曰:『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必然倣我法度,一樣制造。那時我又有計策。』」
近法式
⒋ ?方法。
引《水滸傳·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們大笑一場。」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韓熙載看他一言一動,略有纖毫破綻,便報與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英語(a)? law
法語(une)? loi
分字解釋
※ "法度"的意思解釋、法度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
2.一百零八、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3.劉長不受法度、草菅人命,被充軍蜀郡嚴道(四川滎經縣)。
4.姚賈的種種努力和變革使姚賈詩風最終形成了獨有的質性,上承大歷韓白,下啟晚唐五季,別具一格,自成一家法度。
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水可亂也。
6.任宰輔,用臺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
7.老江時評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像顏真卿的楷書,敦厚豐滿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謹嚴而又廉而不劌,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8.天花、彩畫、匾聯、壁藏、字畫、燈具、幡幢、爐鼎等點綴其間,氣派法度油然而生。
9.他們之間的距離,只可能匪夷所思地保持在一個無法度量的范圍內:比最親近的朋友還要近一點,比最疏遠的情人還要遠一些。黃昱寧
10.為政者若不知法度在先還是道德在先,便變成只會用威信來掩飾其懦弱的殘忍之人。所謂道德,乃是舍棄自家情感,始終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知別人疼痛。道德當始終為先,而法度其實乃是一種眾人皆可明白皆愿遵從的世間規矩。
相關詞語
- wēn dù溫度
- zhí fǎ執法
- zài dù再度
- yī dù一度
- jiǎo dù角度
- xiàn dù限度
- zhèng fǎ政法
- fú dù幅度
- zhǐ fǎ指法
- hé dù合度
- xiù yī zhí fǎ繡衣執法
- shí tǐ fǎ實體法
- liáng dù量度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師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sù dù速度
- fǎ rén法人
- yì dù義度
- qīng dù輕度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規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yòng fǎ用法
- kuà nián dù跨年度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會
- qū guāng dù屈光度
- hòu dù厚度
- guāng dù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