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 jiāng dà lì
注音ㄈㄥ ㄐ一ㄤ ㄉㄚˋ ㄌ一ˋ
成語解釋
封疆大吏
⒈ ?亦作“封疆大臣”。亦作“封疆大員”。
⒉ ?明代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和清代的總督、巡撫總攬一省或數(shù)省的軍政大權(quán),類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諸侯,故稱。
⒈ ?亦作“封疆大臣”。亦作“封疆大員”。 明 代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總督、巡撫總攬一省或數(shù)省的軍政大權(quán),類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諸侯,故稱。
引《明史·兵志二》:“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并稱三司,為封疆大吏。”
《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二回:“連升帶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撫任上,也足足有了三個年頭。”
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門。”
吳晗 《況鐘和周忱》:“周忱 從公元一四三〇年任 江南 巡撫,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長的封疆大員。”
1.且身為封疆大吏,必有經(jīng)文緯武之才,博古通今之識,庶能不動聲色,措置咸宜。
2.他在酒樓之中,接觸的最多的也就是官府的衙役兵差們,唐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國公,隴西貴族,鎮(zhèn)守一方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