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勒
詞語解釋
鉤勒[ gōu lè ]
⒈ ?中國畫技法名。用線條勾描形象輪廓的畫法。用筆順勢為鉤,逆勢為勒;或稱單筆為鉤,復筆為勒。若不分順、逆、單、復,則統稱“勾勒”,又叫“雙鉤”。鉤勒之后,一般都填色。與“沒骨”、“點簇”相對。
⒉ ?描寫,刻畫。
例鉤勒得維妙維肖。簡單鉤勒幾筆。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鉤勒”。
⒉ ?國畫的一種技法。用筆順勢為鉤,逆勢為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的。一般不分筆勢順、逆或單、復,凡以線條鉤畫物象輪廓,統稱鉤勒。
引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卷五:“﹝ 張遜 ﹞善畫竹,作鉤勒法,妙絶當世。”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小將軍畫卷》:“卷中煙霞縹緲,鉤勒精嚴,亦純是武衛家法。”
朱自清 《羅馬》:“他的構圖里氣韻流動著,形體的鉤勒也自然靈妙。”
⒊ ?指書法中的雙鉤法。用細線條鉤摹一種字體,便于傳寫存真,或雕刻碑版。
引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家刻》:“仁宗皇帝 有旨命吏部右侍郎 劉鐶之 刻其叔父 文清公 墉 平生所為書,余時在京師為之鉤勒。”
⒋ ?指創造象形文字時的刻劃方法。
引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由錐鑿一點,雕刻一畫,引長其縱橫,鉤勒而曲直之,摹擬動植諸物,以肖厥象。”
⒌ ?指用硃筆在文章的起承轉合等處打鉤劃杠,做分段之類的標志。
引清 王士禛 《分甘馀話》卷上:“余所見 葉文莊 與 中盛 遺集寫冊,皆手自點竄鉤勒。”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徐文長胡穉威》:“比應京兆試,翰林某入闈分校……而某不能句讀,即鉤勒皆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文章圈點》:“書有圈點鉤勒,始自前 明 中葉選刻時文陋習。”
⒍ ?猶描寫、刻畫。
引聞一多 《冬夜評論》:“詞句短簡,便不能不只將一個意思的模樣略略的鉤勒一下。”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六七:“這是 橫山 詩論的一個簡單的輪廓。下文再就這輪廓上細細地鉤勒。”
《<太平天囯故事歌謠選>前言》:“對 清 朝官吏的丑惡面目,用十分樸素的手法鉤勒得唯妙唯肖。”
國語辭典
鉤勒[ gōu lè ]
⒈ ?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鉤描后,大都填著彩色。通常用于工筆花鳥畫。
⒉ ?一種中國繪畫技法。用筆順勢為鉤,逆勢為勒,亦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
分字解釋
※ "鉤勒"的意思解釋、鉤勒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丁氏以漆黑流暢的輪廓線條鉤勒雕像,分隔虛實空間。
2., 畫家們鉤勒精細,布局嚴謹,用墨則層層渲染,卷舒蒼翠,凝重恬靜;“不為法縛,意超象外”,變化莫測。
3.展覽中的人物畫作品別具一格,人物衣紋用線鉤勒粗簡方折,面目各異,布景工細勻整,既素雅又華麗,體現了藝術家獨特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語
- guà gōu掛鉤
- míng lè銘勒
- gōu bǎi鉤百
- gé lè格勒
- lēi jǐn勒緊
- gōu dùn鉤盾
- gōu lián鉤連
- yù gōu玉鉤
- yāng lè鞅勒
- chún gōu淳鉤
- gōu rǎn鉤染
- shēn gōu suǒ tiě伸鉤索鐵
- tūn gōu吞鉤
- gōu shéng鉤繩
- gōu jié鉤結
- dú gōu毒鉤
- sòng gōu送鉤
- zhá lè軋勒
- cáng gōu藏鉤
- diào gōu釣鉤
- gōu jué鉤抉
- gōu dǎng鉤黨
- shè pò gōu hún攝魄鉤魂
- qiè gōu qiè guó竊鉤竊國
- gōu zhī鉤枝
- zhà lè詐勒
- gōu guàn鉤貫
- zhù lè駐勒
- xià yī gōu zǐ下一鉤子
- lēi jǐn kù dài勒緊褲帶
- gōu luò dài鉤落帶
- shēn gōu伸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