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和氏璧](/d/file/titlepic/cidian82567.png)
詞語解釋
和氏璧[ hé shì bì ]
⒈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塊璞玉,獻(xiàn)給楚厲王、武王,王不識玉反斷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時卞和抱玉哭于荊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寶玉,名之謂“和氏璧”
例得楚和氏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
英He Shi Bi;
引證解釋
⒈ ?《韓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獻(xiàn)之 厲王。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 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參見“完璧歸趙”。
引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張煌言 《黎大行瀕行》詩:“殿上未歸 和氏 璧,橐中誰賜 陸生 金。”
亦省稱“和璧”。 《漢書·鄒陽傳》:“故無因而至前,雖出 隨 珠、 和 璧,祇怨結(jié)而不見德。”
南朝 梁 沉約 《詠帳》:“甲帳垂 和 璧,螭云張桂宮。”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賀方回 作 王子開 《挽詞》:‘ 和 璧終歸 趙,干將 不葬 吳。’”
清 姚鼐 《詠古》:“和 璧非珠翠,流光悅婦人。”
國語辭典
和氏璧[ hé shì bì ]
⒈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xiàn)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xiàn),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分字解釋
※ "和氏璧"的意思解釋、和氏璧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藺相如有自信,才能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王勃有自信,才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文天祥有自信,才有了“人生自古誰無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嘆。
2.后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后索璧,給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黃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了“玉體金角”。
3.藺相如有信心,才能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王勃有信心,才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文天祥有信心,才有了“人生自古誰無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嘆。
4.戰(zhàn)國有兩件寶物,一件是舉世聞名的和氏璧,另一件為隋侯之珠。
5.藺相如有自信,才能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王勃有自信,才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文天祥有自信,才有了“人生自古誰無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嘆。
6.后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后索璧,給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賈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
相關(guān)詞語
- hé hé和合
- tiáo hé調(diào)和
- hé měi和美
- lǚ shì chūn qiū呂氏春秋
- wú míng shì無名氏
- zhí fāng shì職方氏
- hé bì合璧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hé shēng shǔ和聲署
- hé píng和平
- hé píng gē和平鴿
- shí èr hé十二和
- zhōng lǐ hé鐘理和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塵
- xíng fāng shì形方氏
- zhú gàn shì竺干氏
- hé shàng和尚
- yè guāng bì夜光璧
- hé hé和和
- wēn hé溫和
- biàn hé卞和
- suí shēng fù hè隨聲附和
- bì dài璧帶
- xuān hé yí shì宣和遺事
- hé xiāng wán和香丸
- píng hé平和
- dǎ píng hé打平和
- hé shēng和聲
- hé rén和人
- xié hé協(xié)和
- hé xié和諧
- hé tōng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