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n zhú
注音ㄌ一ㄣˇ ㄓㄨˊ
繁體廩竹
⒈ ?指古代傳說中包藏嬰兒的巨竹。典出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有竹王者,興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濮?!焙笠蛞浴皬[竹”泛指神異人物的出生處。
⒈ ?后因以“廩竹”泛指神異人物的出生處。
引典出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有 竹王 者,興於 遯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濮。”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仆射書》:“瞻望鄉關,何心天地?自非生憑廩竹,源出空桑,行路含情,猶其相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