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óng fá
注音ㄑㄩㄥˊ ㄈㄚˊ
繁體窮乏
⒈ ?缺少衣食,窮苦。
例窮乏者得我歟。——唐·張志和《漁歌子》詞。
英poverty-stricken;
⒈ ?亦作“窮覂”。
⒉ ?窮困;匱乏。
引《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蠻小丑,勢易制,而 蜀 道險,館饟窮覂。”
元 關漢卿 《緋衣夢》第一折:“俺家與 王員外 家女孩兒指腹成親來,見俺窮乏了,要悔了親事。”
魯迅 《花邊文學·正是時候》:“這兩種人,小康和窮乏,是不同的,悠閑和急迫,是不同的。”
⒊ ?指貧困的人。
引《漢書·食貨志上》:“又減 關中 卒五百人,轉穀振貸窮乏。”
《南史·王珍國傳》:“﹝ 珍國 ﹞仕 齊 為 南譙 太守,有能名。時郡境苦饑,乃發米散財以振窮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維華 之父雄於貲,喜周窮乏。”
⒋ ?古謂國無供給三年之用的積儲。
引《淮南子·主術訓》:“﹝國﹞無三年之畜,謂之窮乏。”
⒈ ?貧窮、匱乏。
引《孟子·告子上》:「鄉為身 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淮南子·主術》:「故國無九年之畜,謂之不足;無六年之積,謂之憫急;無三年之畜,謂之窮乏。」
近枯窘
反富有 富裕
1.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
2.18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